用户登陆

如果您忘记密码请点击这里

0

明仁堂资深教授谈:外用膏剂

  • 发稿日期:2017/1/1 10:30:00
  • 浏览次数:1245
特别提示:当前文章为收费文章,您每一次查看或刷新都将扣除相应积分,所以强烈建议您将本篇文章另存以备不时之需。

外用膏剂 系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,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,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。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。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,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,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。

外用膏剂的剂型种类:包括软膏剂、膏药、橡皮膏三种主要膏剂。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。在《黄帝内经》(素问)“痈疽篇”中

已有“疏砭之,涂以豕膏”的记载。汉代名医华佗在施用外科手术后,常习用“神膏”以促进伤口愈合。晋代葛洪所著《肘后备急要方》中有用豕脂、羊脂等与药料炼制膏剂的记载;同一时代龚庆宜著的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和齐·诸澄著的《褚氏遗书》中对皮肤科用药方面均有重要发展,其中有多种“薄贴”的记载,已较广泛地应用皮肤吸收良好的动物脂肪作为软膏基质。

唐代孙思邈著的《千金翼方》载有“乌麻膏”方,其组成有生乌头、麻油、黄丹及蜡。制法为“内油铜器中,微火煎之,至明旦看油减一分,下黄丹,消尽;下蜡令沫消以膏成……”由此可见,当时已有了制备膏药的方法。宋代,由陈师文等撰、宋朝廷颁布发行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中,丸、散、膏、丹等中成药已趋完善。外用膏剂到明、清两代更有发展,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已有40多种剂型,其中膏剂品种也不少;清代吴师机著的《理瀹骈文》是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,对膏药的方药、应用、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,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提高。如膏药种类,已不是单纯使用油脂与樟丹,而又创制出白膏药、胶膏药、松香膏药等。

 外用膏剂不仅在中国创用很早,而且在国外应用亦比较早。尤其是近代,在软膏的基质与制法、橡皮膏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。

站内搜索

最新推荐

快速咨询通道

快速咨询通道